三螺杆泵的保养核心是 “预防性维护”,通过定期检查、清洁、更换易损件及优化运行条件,维持其 “间隙密封 + 介质润滑” 的核心性能,避免因部件磨损或失效导致停机。结合其结构特性,保养方式可按 “日常保养、定期保养、长期停机保养” 三类场景分类,覆盖从日常巡检到维护的全流程: 一、日常保养:每日 / 每周执行,及时发现隐患 日常保养以 “快速检查、排除即时风险” 为目标,需每日或每周执行,关注运行状态、密封、清洁度三大维度: 1. 每日保养(1 次 / 天,启动后 30 分钟内) 运行参数监控 用压力表、电流表、温度计记录关键数据,确认无异常: 出口压力:稳定在额定范围(常规 0.6~4.0 MPa),无骤升骤降(压力骤升可能是管路堵塞,需立即停机排查); 电机电流:不超过额定值(电流过大可能是介质粘度超标或螺杆卡死,需停机检查); 温度:泵体外壳≤80℃,轴承箱温度≤70℃(温度过高可能是润滑油失效或介质润滑不足,需停机处理)。 密封状态检查 观察轴端机械密封处的泄漏情况: 正常泄漏量≤5 滴 / 分钟,若泄漏量大(如成线滴落),需标记并计划停机更换密封件(禁止带泄漏运行,避免杂质侵入); 检查密封腔是否有油污、杂质堆积,若有需用清洁抹布擦拭干净。 异常噪音与振动排查 用听针或手感判断运行声音: 正常运行应无尖锐啸叫声(气蚀)、金属摩擦声(螺杆磨损)或周期性异响(轴承故障); 若出现振动大(手感明显发麻),需检查泵体与电机的同轴度或轴承间隙。 2. 每周保养(1 次 / 周,停机后执行) 吸入口过滤器清洁 拆卸吸入口过滤器(需先关闭进出口阀门,排空管路介质): 用压缩空气反吹滤芯(或用清水冲洗,适用于非油类介质),去除杂质; 检查滤芯是否破损(如滤网穿孔),若破损需立即更换(避免杂质进入泵体); 若介质含高粘度杂质(如油泥),需用煤油浸泡滤芯后清洗,确保通畅。 轴承箱油位与油质检查 观察油标,确保润滑油位在 “上下限之间”,油位过低需补充同型号润滑油(禁止混合不同品牌 / 型号的油); 检查油质:若油色变黑、浑浊或有金属碎屑(用滤纸过滤后观察),需提前更换润滑油(正常换油周期为 3~6 个月,油质差时需缩短)。 管路与法兰密封检查 检查进出口管路法兰、阀门连接处是否有介质泄漏: 若法兰密封垫老化(如出现裂纹),需更换耐油 / 耐腐蚀密封垫 紧固松动的法兰螺栓(需对称均匀拧紧,避免法兰变形)。 二、定期保养:每月 / 每季度 / 每半年执行,维护核心部件 定期保养以 “延长部件寿命、恢复性能” 为目标,需按固定周期执行,维护轴承、螺杆、润滑系统: 1. 每月保养(1 次 / 月,停机 1~2 小时) 轴承箱润滑系统维护 打开轴承箱放油阀,排出 1/3 旧油,补充新油至油标上限(通过 “新旧油混合” 补充润滑性能,延长换油周期); 检查轴承箱通气帽(防止箱内压力过高),若堵塞需拆解清洁(用压缩空气吹通通气孔)。 泵体外部清洁与防锈 用抹布擦拭泵体、电机表面的油污、粉尘(避免粉尘进入轴承箱或密封腔); 若环境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,需在泵体非接触介质的金属表面(如法兰端面)涂抹防锈油(如 20# 机械油)。 2. 每季度保养(1 次 / 3 个月,停机 4~6 小时) 机械密封检查 拆解机械密封组件: 检查密封静环、动环的端面是否有划痕、磨损(若端面出现明显沟槽,需更换密封件); 检查密封弹簧是否变形、断裂(弹簧弹力不足会导致密封泄漏),若有需整体更换密封总成; 重装密封时,需在密封端面涂抹润滑脂(如硅基润滑脂),避免干摩擦。 螺杆啮合状态检查 拆卸泵体前端盖(需标记螺杆相对位置,避免重装错位): 用塞尺测量螺杆与泵体内壁的间隙(常规 0.01~0.05mm),若间隙超过 0.1mm,需更换螺杆组(不可单独更换一根螺杆); 检查螺杆齿面是否有磨损、划痕(如无明显损伤,用细砂纸(800 目以上)轻微打磨齿面毛刺,恢复光滑度)。 3. 每半年保养(1 次 / 6 个月,停机 8~12 小时) 轴承箱换油与轴承检查 排空轴承箱旧油,用煤油冲洗油箱内壁(去除油泥、金属碎屑),晾干后加入新润滑油至油标上限; 拆解轴承,检查轴承内外圈、滚珠是否有剥落、麻点(若有需更换同型号轴承,如 SKF 6205 轴承); 重装轴承时,需在轴承内圈涂抹润滑脂,确保安装后轴承转动灵活无卡滞。 泵体与电机同轴度校准 用百分表检查联轴器的同轴度(径向偏差≤0.05mm,端面偏差≤0.03mm): 若同轴度超标,需调整电机地脚螺栓(通过增减垫片调整高度,移动电机调整水平位置); 校准后,紧固地脚螺栓并再次复核,避免运行中因振动导致同轴度偏移。 三、长期停机保养:停机超 1 个月,做好防护避免损坏 长期停机(如设备检修、季节性停产)时,需防止 “介质凝固、部件锈蚀、杂质侵入”,保养步骤如下: 泵体与管路介质排空 关闭进出口阀门,拆卸泵体底部的排污阀,排空泵体内的介质(尤其高粘度、易凝固介质,如石蜡、树脂,需用低粘度清洁介质(如煤油)冲洗泵体,直至排出的介质无杂质); 若输送腐蚀性介质(如稀酸碱),需用清水冲洗泵体 2~3 次,再用压缩空气吹干泵内水分,避免金属部件腐蚀。 核心部件防锈处理 向泵体内注入少量防锈油(如 20# 机械油),手动转动联轴器 10~20 圈,使防锈油均匀覆盖螺杆、泵体内壁(形成防锈油膜); 轴承箱内加满新润滑油,轴承两端涂抹防锈脂,防止轴承生锈; 电机接线盒、密封腔等部位用防水胶布密封,避免潮湿空气进入。 外部防护与标识 用塑料薄膜或防尘罩覆盖泵体、电机,防止粉尘堆积; 在泵体显眼位置张贴 “停机保养标识”,注明停机时间、下次启动前需检查的项目(如排空防锈油、检查密封)。 四、保养核心原则与禁忌 核心原则 “预防优先”:通过日常巡检提前发现小问题(如轻微泄漏、油位低),避免演变为大故障(如螺杆磨损、电机烧毁); “精度保护”:拆解螺杆、轴承时需标记位置,重装时确保啮合精度、同轴度,避免人为损坏; “材质匹配”:更换密封件、润滑油时,需选用与介质兼容的型号,禁止混用。 保养禁忌 禁止在 “带压、带电” 状态下拆解部件(如未卸压就拆过滤器,可能导致介质喷射); 禁止用高压水枪直接冲洗泵体(避免水分进入轴承箱或电机); 禁止用普通砂纸打磨螺杆齿面(需用 800 目以上细砂纸,避免破坏精度)。 通过以上保养方式,可大幅延长三螺杆泵的使用寿命(常规可达 5~8 年),降低故障停机率,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