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!欢迎光临天津市瑞德螺杆泵有限公司,我们竭诚为您服务,咨询热线:400-888-7673!
定制咨询热线+400-888-7673

新闻动态

联系我们

天津市瑞德螺杆泵有限公司

手机:19212285236
手机:19212293155
座机:400-888-7673
地址: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小街村化轻道

三螺杆泵磨损原因是什么

发布时间:2025-10-22人气:2

三螺杆泵的磨损本质是 “介质特性不匹配”“操作不当” 或 “维护缺失” 导致的 “金属部件摩擦加剧” 或 “异物刮擦”,其核心磨损部位集中在螺杆表面、泵体内壁、机械密封三大区域。结合其 “间隙密封、依赖介质润滑” 的结构特性,具体磨损原因可归纳为以下 6 类,涵盖介质、操作、维护、设计等关键维度: 一、介质原因:核心的磨损诱因,直接破坏润滑与密封三螺杆泵对介质的 “清洁度、润滑性、腐蚀性” 要求高,介质不符合要求会直接导致磨损,是常见的诱因: 介质含固体杂质,造成 “磨粒磨损” 这是主要的磨损原因。三螺杆泵的螺杆与泵体间隙仅 0.01~0.05mm,若介质中混入泥沙、金属碎屑、焊渣等固体颗粒(粒径>0.05mm),会形成 “磨粒”: 颗粒随介质进入螺杆间隙后,会在螺杆与泵体、螺杆与螺杆的啮合面之间产生 “刮擦”,长期运行会磨平螺杆齿形、扩大间隙,导致密封失效(流量下降、压力不足); 若颗粒硬度高(如金属碎屑),甚至会在螺杆表面划出深沟,直接导致螺杆报废。 典型场景:未安装吸入口过滤器,或过滤器精度不足(<80 目)、长期未清洗导致堵塞后 “旁通” 杂质。 介质润滑性不足,造成 “干摩擦磨损” 三螺杆泵的间隙密封依赖介质形成的 “油膜” 实现润滑与密封,若介质润滑性差(如清水、低粘度溶剂),会导致: 螺杆与泵体之间无油膜隔离,金属表面直接接触,产生 “干摩擦”; 摩擦热量骤升,进一步加剧磨损(如用三螺杆泵输送清水,几小时内即可出现螺杆磨损)。 典型场景:错用介质(如将适配润滑油的泵用于输送自来水),或介质粘度过低(<1 cSt)。 介质腐蚀性强,造成 “化学腐蚀磨损” 若介质为强酸、强碱,且泵体 / 螺杆材质未适配(如用普通铸铁泵输送稀硫酸),会发生: 腐蚀性介质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,破坏螺杆和泵体的金属结构(如氧化、剥落); 腐蚀后的金属表面变得粗糙,失去原有精度,后续运行中会进一步加剧 “磨粒磨损”(粗糙表面相当于自带 “磨粒”)。 典型场景:未根据腐蚀性介质选择 316 不锈钢、哈氏合金等耐腐蚀材质,用普通铸钢泵输送化工强腐蚀废液。 二、操作原因:不当操作加剧摩擦,缩短部件寿命 错误的启停、运行操作会瞬间负荷或破坏润滑状态,导致 “冲击磨损” 或 “异常摩擦”: 干运转,造成 “瞬间高温磨损” 三螺杆泵启动前灌满介质,若未灌泵(吸入口管路未排气)或介质抽空(油箱液位过低),会导致 “干运转”: 无介质润滑时,螺杆与泵体的摩擦系数骤升,10~30 秒内即可产生高温(局部温度可达 200℃以上); 高温会使金属表面氧化、粘连,螺杆转动时会 “撕裂” 氧化层,造成严重的 “粘着磨损”,甚至直接导致螺杆卡死、电机烧毁。 典型场景:第一次启动未灌泵,或运行中油箱缺油导致泵抽空后未及时停机。 闭阀启动 / 停机,造成 “压力冲击磨损” 闭阀启动:启动时出口阀门完全关闭,泵内介质无法排出,压力骤升(远超额定压力),会导致螺杆啮合面承受过大挤压力,金属表面发生 “塑性变形”,长期会磨平齿形; 带压停机:停机前未卸压,出口管路介质倒流,冲击螺杆反向旋转,破坏螺杆与从动螺杆的啮合精度,导致间隙大。 典型场景:启动时忘记打开出口阀门,或紧急停机时直接切断电源未关阀。 转速 / 压力超限,造成 “过载磨损” 若通过变频器强行提高转速(超过额定转速 3000 r/min),或长期在超额定压力(如常规泵超 4.0 MPa)下运行: 转速过高:螺杆离心力大,与泵体的摩擦间隙变小,摩擦频率升高,加速表面磨损; 典型场景:为提高流量强行调高频次,或出口管路堵塞未及时处理导致长期超压。 三、维护原因:维护缺失导致磨损加剧,未及时止损 日常维护不到位会让 “小隐患” 演变为 “大磨损”,主要体现在 3 个方面: 过滤器未及时清洁 / 更换,杂质持续进入 吸入口过滤器是阻挡杂质的核心部件,若长期不检查(如超过 1 个月未清洗): 过滤器滤芯堵塞,吸入口负压变大,杂质会 “击穿” 滤芯或从密封间隙进入泵体; 持续进入的杂质会形成 “恶性循环”,磨损间隙扩大后,更多杂质进入,加速部件损坏。 典型场景:高粘度介质中混入少量杂质,过滤器堵塞后未察觉,继续运行 1~2 周。 润滑油失效,轴承磨损间接影响螺杆精度 轴承箱内的润滑油负责润滑轴承,若长期不更换(超过 6 个月)或油位过低: 润滑油氧化、变质,润滑性能下降,导致轴承磨损、间隙大; 轴承间隙大会使主动螺杆的旋转 “偏心”,螺杆与泵体的间隙不均匀,局部摩擦加剧,形成 “偏磨”(如螺杆一侧磨损严重,另一侧正常)。 典型场景:高温环境下未缩短换油周期,润滑油碳化后导致轴承磨损。 机械密封泄漏未及时处理,杂质侵入密封腔 机械密封泄漏初期(>5 滴 / 分钟)若未停机更换: 泄漏的介质会携带杂质进入密封腔,磨损密封端面; 密封失效后,更多杂质从轴端进入泵体,同时介质泄漏量大,润滑油膜被破坏,加剧螺杆磨损。 典型场景:机械密封轻微泄漏后,为赶工期继续运行,1 周内导致螺杆明显磨损。 四、设计与安装原因:先天导致磨损,多发生在新泵 新泵或维修后出现的磨损,多与设计、安装精度不足有关: 螺杆啮合精度不足,先天摩擦过大 若螺杆加工精度低(如螺距偏差、齿形不对称),或维修时重装螺杆未对齐啮合标记: 主动螺杆与从动螺杆无法完全啮合,局部间隙过小(甚至无间隙),运行时会产生 “齿面刮擦”,导致螺杆表面磨损; 长期运行会使啮合面 “越磨越偏”,间隙进一步恶化。 典型场景:非原厂螺杆组,加工精度不达标,安装后运行 1 个月即出现磨损。 泵体与电机同轴度偏差,导致 “偏心磨损” 安装时若泵体与电机的联轴器同轴度偏差过大(超过 0.1mm): 主动螺杆会承受额外的径向力,导致螺杆 “偏心旋转”,与泵体内壁的间隙不均匀; 间隙小的一侧摩擦加剧,出现 “局部偏磨”(如泵体内壁某一位置磨损严重)。 典型场景:安装时未用百分表校准同轴度,直接固定泵体和电机。 五、材质匹配原因:部件材质与工况不兼容,易磨损 不同工况需对应不同材质,材质选错会直接导致磨损: 螺杆材质硬度不足,无法耐受磨粒 若介质含少量硬颗粒(如石英砂),但螺杆材质为普通 45# 钢(硬度 HRC20~25),而非耐磨合金(如 40CrNiMo,硬度 HRC30~35): 硬颗粒会轻易刮擦螺杆表面,导致磨损速度加速(普通钢的磨损速率是耐磨合金的 3~5 倍)。 泵体材质耐磨性差,与螺杆摩擦加剧 泵体若为普通铸铁(耐磨性差),而螺杆为强度钢: 运行中螺杆与泵体的摩擦会优先磨损泵体内壁,导致间隙扩大,密封失效; 尤其在介质润滑性不足时,铸铁泵体的磨损会更明显。 总结:三螺杆泵磨损的核心逻辑 所有磨损原因终可归结为 “破坏了‘间隙密封 + 介质润滑’的平衡状态”: 杂质进入→破坏间隙,产生磨粒磨损; 润滑不足→金属直接接触,产生干摩擦磨损; 操作 / 维护不当→加剧摩擦或引入杂质,加速磨损; 设计 / 材质错配→先天摩擦过大或耐受不足,易磨损。 因此,预防磨损的关键是:选对介质 + 做好过滤 + 规范操作 + 定期维护,从源头避免平衡状态被破坏。


+400-888-7673